您好!欢迎访问随州市档案馆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随州党史 > 史海钩沉 > 内容

神农氏诞生烈山

2017-06-05 09:08:39   来源:随州市档案馆    点击:
  最早关于“神农氏”诞生在随烈山的古代文籍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几位学者所编纂的地方志书《荆州(图)记》。说隋(随)郡北边有个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洞穴,父老相传为神农出生处。村西有两条堑壕,内有1.3公顷地,其中有9眼井。神农一生下来,这9眼井就相互穿通了。又说,提这眼井的水其他井的水都动,所以先民们即把这里作为神农社,常年祭祀。

  随郡即古随国,汉时设随州,南北朝宋时改置为应州,分随县为永阳县。据《荆州(图)记》中所记载:永阳县西北165公里厉乡东有一石穴,穴高99米,长66米,谓之神农穴,即《礼》所说的烈山氏。以后北魏人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承认“神农”出于烈山的说法,其后南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唐代孔颖的《周易正义·卷首》、宋代罗泌父子所著《路史》等都说神农氏生于烈山。

  神农氏是发明农耕的始祖,人们当然认为他不是一般的人。年长日久,关于神农的故事就被传说得既完整又神奇,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又将神农、炎帝合二为一,树立了一个具体完整的炎帝神农形象,让后人永久纪念。

  人祖伏羲将天下封为五帝,每帝赐一玉雕青龙为凭。五帝之一的赤帝(炎帝)传至少典氏为首领,娶有娇氏之女安登、西陵氏之女附宝为妃。二妃为少典氏能有后代,到处拜神求子。一次,安登到桐柏山求神灵保佑,在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作,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天昏地暗。忽然天空中一条火龙飞舞,直向安登游来,顷刻间将安登卷入云中。转瞬天空又豁然开朗,只见安登从不远处的树丛里匆匆走出,并显得分外美丽,胸脯更为丰满,一头青丝闪闪发光,绯红的脸庞布满喜悦。

  安登怀孕了,少典氏高兴地呼叫:氏族有龙的传人了!少典氏拜神还愿,率领部落大队男女再次到常羊山南麓的烈山。此时,烈山春光明媚,毛毛细雨轻丝般地洒落,漫山泛绿,百花争艳。部落男女跪拜在烈山脚下的芳草地上,十分虔诚地为安登祈祷,祝安登平平安安地生龙子。突然,安登胎动,疼痛难忍。这时,女巫将她扶进烈山石洞内,在石床上躺了9天9夜,终于生下一龙子。据说这一天就是后来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少典氏和安登给儿子取名“石年”,意在生于石洞,“年”是像虬龙似的凶悍动物,石年是感龙而生。后附宝也生一子,取名“柱”,安登、附宝亲如姐妹,共同辅佐少典氏建功立业。

  石年长大后,继承少典氏酋长之位,称烈山氏,这便是炎帝神农。他在位时没有辜负少典氏的重托,将龙氏族不断发壮大。其主要功绩在于种植“百谷百蔬”,开创了原始农业’创造“耒”(锄)、“耜”(犁)等生产工具;制陶、植桑养蚕、制作纺织物,发展原始手工业;驯养野兽、野禽为家畜、家禽;口尝百草,治疗疾病;约定“日中为市”,开始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制琴弦以丰富氏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注意发展原始的水利灌溉事业。总之,他把四处游离多变的氏族部落,变成了相对定居的部落,把“渔猎”经济推进到“农耕”经济,开创了一个原始农耕文化的新时代。

  为弘扬神农精神,中共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厉山镇修复和扩建了“炎帝神农纪念馆”,湖北省于1993年6月15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在随州举办了“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这个节日题了词。这次来随州参加庆典活动的有加拿大、菲律宾、韩国和港、澳、台等地区的21个代表团约300人以及国内各界人士共20 000多人。开幕式由湖北省副省长韩南鹏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宣布首届湖北神农节开幕,随州市市长、神农节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文烈致欢迎词,组委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重农,襄樊市委书记杨斌庆在会上讲话。开幕式上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还特邀广州军区空军某部进行了精彩的跳伞表演。

  自此,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均举行纪念活动,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派代表到烈山祭祀这位祖先。在诸多的活动中,经贸活动也为随州的繁荣带来了契机,神农故里的各项建设事业将世世代代持续发展。

上一篇:大舜耕于历山
下一篇:“随”名源于随氏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随州市档案馆 通讯地址:沿河大道113号区委大院内(乌龙巷4号) 邮编:441300

随州市档案馆值班电话:0722-3326130

档案查阅咨询电话:0722-3062697

访问统计:5425360次     鄂公网安备42130202004502号    鄂ICP备12014529号-1    炎帝科技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