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农民起义
公元17年,大洪山(绿林山)方圆数十公里遭受特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以草根、树皮等充饥,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新市(今京山县三阳店)人王匡、王凤聚饥民七八千人举行起义,称“新市军”。公元22年,又遇旱灾加瘟疫,情况比 5年前更严重,大洪山一带老百姓死亡过半。平林(今随州市古城畈)人陈牧、廖湛聚集饥民1000多人,响应新市军举行起义,屯兵青林山(青白莲寨),据守古城(古城畈),号称“平林军”。这两支起义军在周围地区劫富济贫,屯积粮草,建筑点将台,训练义军。平林军很快扩大到数千入,声威大振,引起了官府的警觉。
舂陵(今枣阳市吴店)人刘玄的父亲娶平林人何氏为妻,因他弟弟被豪强杀害,刘玄忍无可忍,遂持刀杀死仇人,被迫逃到平林外婆家避难,并参加平林军,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刘玄奉命探知荆州、随县聚集重兵准备分两路合击平林军,又获悉其族弟刘秀、长兄刘缤在舂陵已聚众数千并愿与平林军联合抗击官兵。陈牧、廖湛对刘玄的情报极为重视,令刘玄与舂陵方面联络,后订立盟约。两支军队联合后仍打平林军旗号。
公元22年7月,平林军和新市军联合,统称“绿林军”,共 20000多人。绿林军进攻随县城受挫,便商定将绿林军分为新市、平林、下江3部,分别向东北方向进军。成丹、张卯率下江兵东进时,遇王莽调遣的严尤、陈茂等重兵阻击,损失过半,只得退到随县东北的三钟山暂避。陈牧、廖湛率领的平林军从厉山、净明等地北上,于汝子岗同下江兵余部会合,全力进攻并占领唐城(今唐县镇),平林军乘胜追击官兵余部到兴隆集以西,与刘缤、刘秀的起义军会合。
公元23年初,平林军、新市军和刘秀率领的起义军共同击败王莽部将甄阜、梁丘赐等部,刘秀、刘缤等便加速重建汉室王朝的步骤,竭力推举刘玄为更始将军,企图逐步将义军领导权转移到刘氏家族手中。刘玄、刘秀借绿林军的力量,斩杀了王莽的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守将,又于泚水(唐河下游)击败王莽,共消灭官兵近10万人。不久,起义军在清水(今白河)的汝州设坛举行大典,拥刘玄为汉帝,年号更始,改起义军为“汉军”,封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陈牧为阴平王,廖湛为穰王,成丹为襄王,张卯为淮阳王,刘缤为大司徒。
后经“昆阳之战”,王莽军元气大伤,各路汉军乘胜直捣京城长安。刘玄入城登基后,下诏大赦天下,废除苛政,深受百姓拥戴。但没过多久,他便认为王位已坐稳,开始忘乎所以,娶大司马赵荫的女儿为妻,宫中通宵歌舞,朝朝饮酒作乐,朝政之事全抛置脑后。国丈赵荫代理朝政,王公大臣对此极为不满,王匡、王凤、陈牧、廖湛激烈反对刘玄的所作所为。不料刘玄恩将仇报,忘记了当年起义同甘共苦的艰难岁月,竟以宴请为名而动杀机。在长安首先杀害了陈牧、申屠建、成丹等有功将领,从而引起内部分裂。王匡、廖湛得知陈牧等被害消息后,连夜率所属义军退出长安,归顺了赤眉军。公元28年,廖湛率赤眉军攻打汉中王刘嘉时,兵败遇难。后王匡、王凤、张卯等均被刘秀部将所杀。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市、平林、下江农民起义,其胜利果实最后被刘秀篡夺,公元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